一、二七区教育基本概况
一直以来,二七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打造美好生活示范区的关键环节,秉承“对教育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对教育多大的投入都值得”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学校建设力度,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在有效破解“大班额”难题的同时,极大满足了辖区群众“上好学”的迫切需求。面对辖区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多元化需求,二七区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途径、新策略,加快推进全国区域性优质教育中心建设,二七教育步履铿锵、高歌猛进、成效显著。2013年12月,我区顺利通过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的评估验收,成为郑州市首个通过验收的主城区。2018年又成为首批“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区)”。
二、入学机会
(一)妥善安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
二七区是郑州市外来经商和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的主要聚集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近年呈迅猛增长趋势,二七区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并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我区教育发展规划,认真落实省、市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做到“应入尽入”。
(二)暂无留守儿童问题。
由于郑州市是省会城市,因此二七区下辖的马寨镇和樱桃沟景区管委会居民务工就业基本在本市消化。同时,城市框架不断拉大,马寨镇和樱桃沟景区管委会均正在进行拆迁改造,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好,所以我区没有留守儿童。
(三)保障残疾儿童入学。
我局始终将“美好教育”理念贯穿特殊教育全过程,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年—2020年)》精神,落实义务教育“全覆盖,零拒绝”的招生原则,依法做好三类残疾儿童、孤独症儿童的入学工作。积极构建保障体系,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深入开展融合教育,特殊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四)确保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位。
根据郑州市教育局下发的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意见(郑教办〔2020〕57号),为促进初中教育均衡发展,郑州市采取优质普通高中分配生录取政策,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的60%由郑州市教育局统一向所有初中学校均衡分配,2017年,我区74中学纳入郑州市第一批次高中志愿,近三年学校60%名额面向全市所有的初中学校进行分配。
三、保障机制
(一)严格落实区政府教育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完善义务教育工作目标责任机制、监督和管理机制。
一是研究制定了《二七区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2008年上半年,区政府印发了《二七区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成立了“二七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区领导联系学校制度,统筹协调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宜,定期研究解决教育事业均衡发展过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科学规划义务教育发展。每届政府成立之初,我们都本着适度超前发展的观念,由教育部门牵头研究制订任期内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规划的基本原则。三是打造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区政府强化部门联动,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全区综合考核,区政府每年都与乡(镇)办事处、有关局委签订目标责任书,党政主要领导抓教育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同时,我们严格过程管理,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年终评先挂钩,并作为领导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
(二)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为打造“合理布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办学条件,消除大班额,缩小校际间差距,我区按照“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客观公正、规范透明”的原则,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落实各级各类资金,保障教育经费优先投入。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预算编制、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及各项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监督学校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严格落实上级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补助学校公办经费、统一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推动我区教育改革,优化教育布局,实现城乡义务教育更好层次的均衡发展。
(三)落实“两免一补”政策。
2017年以来,我区生均公用经费和寄宿生补助按照要求足额拨付到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生630元/生/年,初中生830元/生/年,不足100人的学校按100人拨付,寄宿生按照200元/生/年增加公用经费;家庭困难寄宿生补助小学生1000元/生/年,初中生1250元/生/年,家庭困难非寄宿生补助标准减半;国家和省级财政全额免费提供教科书。
我区生均公用经费在上级补助的基础上,由区级财政负担的公用经费分别增加120元和160元每生每年;达到小学生750元/生/年,初中生990元/生/年。
生均公用经费和寄宿生补助按照要求足额拨付到校。各项教育经费管理规范、使用合理。经费下拨及时,无挤占、挪用、截留现象。
(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情况。
一是科学规划,高质量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根据全区总体布局和居民聚集区情况,科学编制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同时,本着“安全、美观、经济、实用”的原则,以“强化管理、精心施工、确保质量、廉政安全”为指导思想,坚持教育布局优先规划、教育用地优先收储、教育项目优先保障,不断完善“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建校机制,建立健全“建、办、培”三位一体的新校建设模式,多途径、高起点加快推进庆泰路小学等学校建设。进一步加大学校改扩建力度,认真组织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扎实推进三李小学、89中学等学校改扩建项目。目前,改扩建工作正循序按计划推进,达到了改善教育教学环境,提升教学整体条件的目标。
二是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向农村学校和亟待改扩建学校倾斜。通过调改资金投入方向,按照均衡发展原则,建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投入保障机制渐趋完善。
(五)教育经费管理规范、使用合理。
各项教育经费管理规范、使用合理。经费下拨及时,无挤占、挪用、截留现象。坚决做到严格按照申报的年度计划执行项目,足额拨付资金,不挤占、截留、挪用。教育设施维修改造项目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严格控制建设成本。为强化项目管理,我区按照需评审的项目进行前期评审,中期检查,后期验收的方式有效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教师队伍
(一)合理配备学校学科教师。
为了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效提升二七教育品质内涵,我区一直致力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一是稳定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次召开区政府常务会、区委常委会研究招教相关工作,创新开辟“高、精、尖”优秀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广纳贤士招募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在职教师、引进优秀应届毕业生。教师不足部分,区政府又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解决大班额扩班师资需求。教师分配坚持向薄弱学校倾斜,统一按照城市学校教师编制标准统筹均衡配备城乡教师,满足中小学校教师需求。
(二)加强教师培训。
二七区教师培训机构健全,功能完善;制定有校长、教师培训计划,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各项培训活动,通过开展“核心素质和高效团队”系列培训,以“内训课程”、“任务驱动”等多种形式,打造学校领导在内的教师教育团队,塑造和培养各级各类教师,并逐步积淀和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教师教育文化。二七区校长培训有专人负责,并对核心成员和发展对象进行管理考核,积极组织各项培训,校长培训必须达到规定标准。为促进城乡教师一体化专业发展,二七区构建了由发展梯队、服务平台和激励机制组成的“三三”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以“点”“线”“面”的培训新理念,做好教师教育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各项培训活动,组织教师礼仪与教育策略培训、师德修养与教师幸福培训、教学规范与教学效益等培训,开展城乡联动互助、网络研修活动,促进二七区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更新知识能力结构,聚焦内涵发展,提升教育教学品质。
五、质量与管理
(一)按照规定开足开齐课程。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我区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充分发挥国家课程的育人价值,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一是以基于标准的教学为抓手,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从引导教师通过撰写课程纲要树立学科课程意识、积极探索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专业化的作业设计等方面抓好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二是按规定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近年来,二七区按规定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建了多元的、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学校研发了泥泥狗、中华武术、豫声飘香、生涯教育、微电影、普法小课堂、探秘“郑”中心、动漫diy、机器人等丰富的校本课程,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素养,艺术小学参加了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学校展示的泥泥狗工作坊获得了高度评价。实验小学微电影课程所制作的作品荣获全国一等奖。春晖小学学生赴美参加第40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竞赛。外国语小学学生到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国际峰会等。
(二)切实做好控辍保学。
巩固义务教育成果、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是重大民生工程,是提高人口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奠基性工作,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体现。二七区高度重视“控辍保学”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全面加强辖区“控辍保学”工作力度。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多措并举,创新关爱帮扶机制,关注学生成长,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帮扶到人,不让一个学生因生活变故而辍学,确保学生“坐得下、留得住、学得好”,坚决防止学生流失。
(三)全面增强学生体质。
积极推进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特色体育项目,努力打造“美好教育行动”体育艺术“2 1”工作,各校大课间活动时间均排入课表,学校每天上下午各安排半小时的体育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在学校进行一小时的体育锻炼。
(四)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得到有效减轻。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努力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我区结合学生家长等社会各方对工作成效的反映,在全区迅速、全面、深入开展了减负工作调研和整改。一是做好顶层设计。近几年,我区相继出台了《关于规范教学常规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学质量的九条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等意见,《关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以此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二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要求,督促学校落实学生休息时间、在校学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等各项规定。三是规范学生作业管理。出台作业建设指导性意见,要求广大教师研读课标,合理控制作业难度,精选作业内容,落实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的要求。引导广大教师创新作业形式,杜绝超标性、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多布置指向学生学科素养发展,拓展延伸学生能力的作业。比如汝河路小学的“套餐式”自选作业、免作业卡、零作业日,建新街的“行知体验作业”等,不仅提高了作业的趣味性,也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在今后的工作中,二七区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育局、市直相关部门及兄弟县市区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打造全国区域性优质教育中心”的发展目标,提高政治站位,弘扬实干精神,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创新机制体制、采取得力举措,真抓实干、担当奉献,加快促进区域教育优质特色、高位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优质公平、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